“两弹一星”精神:自主创新的惊世奇迹
“离开外界的帮助,中国20年也搞不出,就守着这堆废铜烂铁吧!”但就在苏联毁约停援5年后,1964年,我国第一颗在大漠深处爆炸。
两年零八个月后,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66年10月27日,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爆炸成功。
中国核武器的冲击波震撼着世界,对西方国家来说,中国以惊人的速度,研制出包括在内的“两弹一星”,是一个科学奇迹,更是一个不解之谜。
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让新中国抢占了科技制高点,为国防安全铸造核盾牌。这背后,首先离不开的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支撑。
如果说“两弹一星”是一曲改变新中国命运的交响乐,那么的研制就是这首交响乐的第一乐章。
1961年底,从苏联莫斯科钢铁学院毕业的安纯祥被任命为包头二O二厂六分室主任,负责核部件的成型锻造及热处理等科研攻关。
接到任务的安纯祥立即从厂里选人,并寻找合适的场地。为了争时间、抢速度,他们因陋就简先将一个木板搭的工棚作为锻造试验用地,又把627仓库作为研究试制的临时试验场地。
当时核部件试验是特殊保密的,因此每天锻造都在夜间进行。为了达到高质量的试验要求,安纯祥和同事们就吃在现场,睡在现场,几乎每天要干12个小时。
“当时大家就一个信念,苏联不提供技术我们自己摸索,没有专家靠大家,一定要依靠自己的力量过技术关,宁可掉几斤肉,也要早日试制出‘争气弹’。”安纯祥回忆说。
正是靠一股自力更生的干劲,安纯祥与同事们在一个简陋的仓库里硬拼无数个日日夜夜,为我国第一颗的爆炸试验成功提供了核部件。
后来成长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的王方定带领小组,为我国第一颗研制点火中子源,同样把“因陋就简,土法上马”精神应用得淋漓尽致。
接受任务时,条件十分困难,不仅没有仪器设备,连起码的实验室也没有。他们花了一个多月功夫,盖起一个以沥青油毡作顶棚、芦苇秆抹灰当墙的工棚作为实验室,拣了别人不用的旧手套箱,加工一些简单器具,便开始了实验工作。夏天室温高达三十六七摄氏度,还要穿上3层防护工作服,戴上两层橡皮手套。每次实验后,汗水浸透了全身工作服。严冬季节,有时自来水管被冻裂了,仍然坚持做实验。
在这个简陋的实验室里,他们成功捕捉到实验变化的宝贵瞬间,为点火装置研制出理想燃料,并在后来的中子爆轰试验中被进一步验证,1963年底我国第一颗使用的点火中子源研制成功。
尊龙凯时官方入口
从1964年起,用了不到3年时间我国相继完成、氢弹、“两弹结合”的爆炸试验,我们走出了一条不同于美苏的尖端事业发展新路子。从采矿、冶炼、加工直到最复杂的科学研究工作,都采用了各种因陋就简的办法,使我国尖端事业在简陋条件下以较短时间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突破原理、物理设计、核地质、核材料、冷试验(17号工地)、热试验、武器化……”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曾说,自力更生贯穿我国核弹研制始终。
1970年4月24日,历经艰难攻关,我国首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被送上了天。
“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的意义远远超出了一颗卫星本身。它打破了西方大国对航天技术的垄断,大大提高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威望,为国人树立起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起初,中国人在西北大漠里竖起第一座发射架时,西方一些发达国家认为,那是开玩笑。中国人用运行速度只有每秒几十万次的老式计算机编制地球同步卫星轨道程序时,洋专家又断言:不可能!但是,“两弹一星”事业的成功有力地证明,中国人就是将“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在世纪之交,《》刊出特稿:中国是凭本事还是间谍来突破核武发展?接受记者采访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于敏指着报道说,“这句话说对了,重要的是‘自力更生’,我国在核武器研制方面一开始定的方针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无论是在研制、氢弹的年代还是现在,‘两弹一星’精神是我们走有中国特色的科研道路,发展高科技的精神支柱。”核武器工程专家胡思得院士曾说。
从“东方红一号”到载人航天,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更稳更远,“两弹一星”的精神力量也在赓续传承、不断发展,激励着后来一代代中国航天人奋勇向前。(何 亮)
由于今年第三季度订单锐减,荷兰半导体设备制造商阿斯麦公司15日股价大幅下挫,跌幅超过15%。
天文学家利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与欧洲空间局(ESA)联合运营的詹姆斯·韦布太空望远镜(JWST),观测到一个在大爆炸后仅7亿年就形成的星系“自内向外”的生长过程。
(记者罗云鹏 通讯员王若琳)记者15日从深圳大学获悉,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学教授谢和平团队就海水中的氯离子引发副反应和电极腐蚀现象,提出一种新的解耦式海水直接电解制氢策略,将有助于丰富和进一步构建破解海水复杂成分影响的海水电解制氢理论体系和技术框架。其进一步拓宽了谢和平院士团队海水无淡化原位直接电解制氢全新原理技术体系,将为海水直接电解制氢的产业化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有了路线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科学院、国家航天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联合发布了《国家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2024—2050年)》。
10月14日,第四届中国考古学“西阴论坛”“青铜冶铸与夏商文明”学术研讨会在山西省运城市夏县举行。
今年7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布了《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专家核查及评议结果公示》,与2020年上一轮评审相比,本轮评审拟大幅新增博士点831个。这意味着博士生培养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日前,国家发改委发布2024年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十大创新实践案例,一大批具有创新意义、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案例脱颖而出。
10月14日是第55个世界标准日。今年世界标准日的主题为“美好世界的共同愿景”,中国主题为“强化标准引领,促进高质量发展”。
我国探月工程在不断书写月球探测新篇章的过程中铸就的探月精神,既是“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的传承和延续,又富有鲜明的新时代特质。
14日16时许,随着一声响亮的汽笛,首趟中老铁路“京滇·澜湄线吨老挝香蕉从云南省昆明市王家营西站驶出,一路向北京市平谷区疾驰,标志着中老铁路国际冷链班列暨“京滇·澜湄线”国际货运列车正式开行,打通了一条连接中国北京、云南与东南亚国家的国际货运通道。
2023年总被引频次进入本学科排名前1/4的中国期刊共有37种,比2022年增加2种;影响因子进入本学科排名前1/4的期刊有149种,比2022年增加12种。
最近一个特殊门诊引发社会关注。媒体报道,10月8日,上海某研究机构设立的“空间与数学学习困难门诊”正式开诊。
近年来,昭通积极构建“政府引导+平台推动+政策赋能+管家服务”的返乡创业“昭通模式”,推出促进创业就业“二十条措施”。2023年以来,昭通回引6.59万人返乡创业,带动18.64万人就地就近就业。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要“完善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量子科技等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引导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一颗来自熔融行星核心的铁陨石(左)和一颗来自原始未熔融行星的球粒陨石(右)。当人们在寻找宇宙中其他可能孕育生命的行星时,了解这些挥发性物质是如何被输送到行星表面的知识将至关重要。
制出清洁氢气的同时发现3D石墨烯(显微镜图)。这项研究为石墨烯的应用开辟了更多可能性,其中最为重要的用途之一是研制锂硫电池。研究团队随后意外地发现,直径仅为人头发丝千分之一的微型管阵列,在没有外加电源的情况下产生了电信号。
邓秀新、刘旭、张守攻、陈温福、金宁一、张洪程、蒋剑春、包振民、张佳宝9位中国工程院院士走进黑土地,围绕粮食增产、黑土保护等关键领域开展调研。院士们边走边看,对黑龙江省农科院通过优选品种、菌肥培土、大垄密植等一系列科学管理措施取得的成效,给予高度评价。
10月11日10时39分,我国在东风着陆场成功回收首颗可重复使用返回式技术试验卫星——实践十九号卫星。卫星搭载的植物及微生物育种载荷、自主可控和新技术验证试验载荷、空间科学实验载荷、社会公益和文化创意载荷等回收类载荷已全部顺利回收。
推荐产品
同类文章排行
- 新闻电视采访直播简约背景
- 《PPT模板使用说明书》正式发布!这才是
- 日本央行维持超宽松货币政策
- 岸田再表“修宪”立场日本4家报纸刊登整版
- 日经指数势将收复日本央行7月31日加息以
- 寿险高质量发展下的“保险+医养”实践方案
- 中国信通院发布“ICT十大趋势”:202
- 2025年研考报名进行中!24个常见问题
- 刚刚!央行公布!最新一期LPR报价!
- 日本NHK纪录片揭露731部队正视历史勇
最新资讯文章
- 中国英语培训市场蓬勃兴起个性化教学引领新
- 跨境电商成热门赛道行业红利持续释放
- 【外刊酱】英语外刊金融时报高清PDF电子
- 2023少儿英语培训行业发展趋势及市场现
- 【行业前瞻】2023-2028年中国跨境
- 2025山西翻斗车展会详情
- 普惠保险“大盘点”:谁的未来发展空间更广
- 大利好!打通保险资金长期投资痛点堵点“活
- 丁向群任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
- 五大上市险企前两月保费收入7472亿元同
- 2023年5月30日保险行业每日新闻
- 保险热点-金投保险网-金投网
- 芳白城际最新进展来了! 一周热点
- 最近一周新闻资讯简报 每日热点15条新闻
- 本周新闻热点10条 最近一周的热点新闻事
- 2024最近国内国际新闻大事件汇总 最近
- 来了!一周热点新闻
- 最近更新一周新闻汇-天极网笔记本频道特色
- 线上微信答题闯关活动快速录入题目、题库手
- 免费学法减分扫题软件学法减分扫题出答案的